发布时间:2022-07-05 10:19:53
新手妈妈喂宝宝吃母乳,实际上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巧。很多妈妈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目睹其它妈妈如何以母乳喂哺宝宝。因此,不少妈妈及宝宝在喂哺初期就困难重重,甚至干脆放弃。
但是,你要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实在是数不胜数:
1.保护宝宝远离疾病。母乳喂养越多,提供的保护就越多。
2.促进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母乳可以杀死癌细胞及其它病菌,让宝宝从出生到成年早期都表现出较高的智商。
3.母乳喂养惠及家庭和社会,可以减少经济压力,增进母婴感情。
4.母乳喂养还有利环保。
。。。。。。
母乳喂养究竟喂到什么时候呢?
首先,母乳应该是所有新生宝宝的首选食品。 第五元素胶囊是假药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宝宝喂养方式,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 当宝宝添加辅食后,母乳喂养可以持续到两岁或更长时间。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应该至少持续12个月,或者根据母婴双方的共同意愿来决定。
母乳喂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产后的头一个月,因此,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坐月子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克服各种困难,把纯母乳喂养坚持下去!
在母乳喂养的道路上,你可能会遇见很多问题: 例如:乳头凹陷和破损怎么办? 晚上喂奶难坚持? 宝宝吃奶没规律? 不知道宝宝吃饱了没? 涨奶怎么办? 。。。。。。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得首先了解新生宝宝的特点:
宝宝出生后的
第一天:“贪睡”宝宝胃容量小,饥饿感不强烈,通常会处于长时间的睡眠状态。
第二天:宝宝作息日夜颠倒,哭闹粘人的宝宝在第二夜表现尤为突出。
所有宝宝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下降在7%之内都属于正常现象。
胎粪是墨绿色的,足月健康宝宝粪便次数为1.6~8.5次/天,粪便转黄时间3~15 天。
宝宝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新生宝宝出生后每天尿 6~7 次提示母乳量充足。
知道这些特点后,下面就是母乳喂养的正式攻略了。
攻略一: 妈妈应该在出生后第一小时内,进行1号胶囊和第五元素初次哺乳和持续的皮肤接触 。这个能促进纯母乳喂养率、加强母婴互动、维持宝宝体温和血糖稳定、降低妈妈产后出血的发生。
皮肤接触是指让宝宝与妈妈进行直接的皮肤接触,胸贴胸、腹贴腹。在做皮肤接触时,妈妈处于半卧位而不是平卧位;宝宝头要高于妈妈的乳房,偏向一侧,保持脸、口、鼻可见,呼吸道通畅;妈妈一手放在宝宝臀部,一手放在宝宝背部,防止滑落。 注意:在妈妈瞌睡时,不可以做皮肤接触。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大意。
攻略二: 根据哺乳早期提示来唤醒宝宝,以完成每天至少8次的哺乳。
宝宝要吃的早期提示有张嘴,找乳,吸吮小手等;哭是最后的提示,这个时候哺乳,通常不能顺利进行。
宝宝有6种状态:深睡期,浅睡期,瞌睡期,安静清醒期或烦躁和啼哭期。 当宝宝处于清醒状态时,哺乳更容易进行。
唤醒宝宝的小技巧:换尿布、拿走宝宝的盖毯、脱掉宝宝的衣服、母婴皮肤接触、抚摸宝宝的背部、腹部、四肢等。
攻略三: 正确的哺乳姿势是妈妈舒适、身体有良好支撑且放松;宝宝整个身体支撑好,在一条直线上。
宝宝含接乳头的方法很有讲究,有效的含接是宝宝嘴张大、嘴唇向外翻,吸住妈妈乳晕,下巴触及乳房,是不对称的含接(宝宝嘴唇上方见到更多乳晕)。 如果实在搞不定,建议咨询你的责任护士,正确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特别强调:不要给宝宝人工奶嘴,因为宝宝会发生乳头混淆,导致不吃妈妈的乳房。也不要随意添加奶粉,除非有医嘱。
攻略四: 正确的乳房含接是深含接,浅含接是最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纠正。
浅含接时宝宝只含接到了乳头,而非乳晕,导致宝宝吸不出乳汁,妈妈乳头也会被吸破,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宝宝吃不饱,而妈妈乳头损伤。 浅含接的表现是:宝宝张嘴角度小于100度;含接到的乳晕少;吸吮时发出类似“吧唧”的声音;妈妈乳头疼痛,哺乳后第五元素胶囊效果好吗乳头变形;宝宝排便低于正常量,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7%等等。 备注:乳头短或凹陷的妈妈可以在喂奶时使用辅助乳头。
攻略五: 白天休息好,做好夜间持久战的准备。
产后第二天,宝宝哭闹很可能是宝宝发现妈妈温暖柔软的怀抱,是最安全和最舒适的地方,吸吮乳房能获得香甜的食物,能让自己放松,所以不肯离开。所以,妈妈在白天时,宝宝醒了就哺乳,宝宝睡了妈妈也睡,为夜间哺乳做好充分准备。
攻略六:宝宝少哭闹,妈妈多睡眠的小技巧。
当宝宝在妈妈怀里入睡时,妈妈要搂着Ta,直到Ta进入深睡眠(呼吸平稳,一动不动),再尝试把Ta抱回小床。 如果宝宝表现出要吸吮乳房,就喂Ta,但妈妈的姿势要舒服(侧卧位或半躺位),否则频繁哺乳,妈妈会很累。
宝宝在子宫里就有自我安抚的能力,就是把小手放在脸上和嘴里,所以要解放宝宝的小手,不要戴手套,允许Ta能安抚自己。 有时,宝宝就想让妈妈抱着,做袋鼠宝宝,这时要满足宝宝的要求。
攻略七: 下奶后,妈妈和宝宝的作息要尽量保持相同步调
产后第3-5天(剖宫产妈妈稍晚1-2天),妈妈会感觉乳房变得沉甸甸,这提示开始下奶了。 宝宝胃容量逐渐增大,夜奶频繁。 第5天时,哺乳间隔时间逐渐规律,一般间隔2-4小时。 妈妈要按需喂养,关注宝宝的早期吃奶提示。 宝宝睡觉时, 妈妈也要抓紧 时间休息。
攻略八: 关于涨奶
下奶后约有超过2/3的妈妈,在产后第5天乳房有压痛感,疼痛感中度以上。 第3-5天发生轻到中度的乳房肿胀是正常的。 中等程度一般是指触碰乳房的感觉如同鼻尖,乳房有不适感,但乳汁能正常流出。 如果触感如额头,皮肤发亮,就是严重程度了,妈妈会感觉疼痛加剧,乳汁流出不畅,还会影响以后的产奶量和妈妈哺乳的意愿。
那么如何预防涨奶呢?其实就是要做到让乳汁排出的速度第五元素胶囊的原理大于乳汁产生的速度。 具体说来就是让宝宝正确含乳,有效吸乳、早期频繁喂养、按需喂养、吸软一侧再吸另一侧等。
如果发生了较重的乳房肿胀怎么办?
1.软化乳晕帮助含接:用指尖轻柔反式按压乳晕和手挤乳交替进行,哺乳同时向乳晕方向轻轻挤压乳房;
2.缓解疼痛和组织水肿:哺乳前后轻轻从乳晕向腋下按摩乳房,帮助乳房体液回流,每次持续3-5分钟;将干净的湿毛巾放入冰箱冷藏室,哺乳间隙冷敷乳房10-15分钟;
3.放松、缓解疲劳;
4.如出现高热,体温>39℃,请寻求医生帮助
总之,宝宝频繁有效的吸吮是最有效的排出乳汁的措施,给宝宝时间,相信Ta能含接上软化后的乳晕。 肿胀的乳房组织是很脆弱的,任何干预措施都应是轻柔的,禁止长时间粗暴地按摩乳房; 乳房肿胀是个过程,急性期通常需要1-2天时间得以缓解,可能持续1-10天。 新手妈妈需要帮助时,可以到当地医院的母乳咨询门诊,寻求专业医护的支持。
攻略九: 妈妈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
哺乳期妈妈的饮食依然要遵循适量、均衡、多样化的原则。热量和脂肪的含量不要太高,会增加消化系统和肾脏负担,反而对母乳喂养不利。另外,要继续服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钙和锌等微量营养素)的复合补充剂。
攻略十: 帮助外婆奶奶更新常见知识点,例如:母乳喂养宝宝的好处、担心宝宝吃不饱怎么办、担心妈妈没有奶怎么办。。。。。。
其实,宝宝的食量和妈妈的乳汁分泌量是相匹配的。宝宝第1天的胃只有玻璃球那么大(5-7ml),第3天为乒乓球的大小(15-30ml),第5天差不多鸡蛋大(45-60ml)。只要保证每天8次以上的哺乳,健康的足月宝宝都能吃饱的。 奶是越吸越多的,不吸就会变少;变少后,想再追奶会比较困难。一般产后2周内,是母乳喂养的关键期,这个期间宝宝吸得越多,妈妈的奶就越多,而且后面也不会少。
攻略十一: 开始上班的妈妈需要解决存奶的问题。
存奶需要使用一次性储奶袋或储奶瓶,或使用经严格消毒的储奶瓶,不要用玻璃瓶,以防冻裂; 乳汁短期(>
攻略十二: 母乳喂养的大敌。
导致母乳量骤减的常见原因包括情绪的影响、特殊的食物、妈妈身体的原因以及家庭的影响 母乳量突然骤减时,不建议马上添加奶粉,草率地加奶粉只会造成母乳越来越少。要认真分析母乳减少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绝大多数情况都会追回奶的。
母乳喂养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家庭旅行,需要全家总动员,齐心协力。年轻妈妈们要多与长辈们分享母乳喂养知识,一起参加孕妇学校的课程。外婆、奶奶们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和人生阅历,当她们理念和知识更新时,她们的加入会使整个孕育旅途变得简单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