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14:20:38
中国名牌、中国著名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著名品牌、最具国际影响力中国著名品牌……曾几何时,"三鹿"也是驰名商标,系列产品曾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并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而今却成了广大消费者的噩梦,并由此引发人们对知名品牌公信力的深度质疑,进而探查审视我国知名品牌认定与评选中的诸多"猫腻"。
"驰名商标"被异化
1996年,当时的国家工商局发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从行政管理机关角度,规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和行政保护措施。当时是批量认定,与个案无关。工商部门一批批地认定、公布,无疑是授予一些商标的一项最高荣誉。部分商家看中了驰名商标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才千方百计认定驰名商标,把认定驰名商标作为一种扩大产品影响力的目的,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维权手段。
对驰名商标的这种主动认定、批量认定,强化了人们对驰名商标的认知和信赖程度,却容易导致对驰名商标的过度保护,对其他企业而言有失公平。
为此,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标法,第一次在法律中确立了驰名商标的个案认定、被动保护原则。新商标法还了驰名商标的本来面目:不再具有荣誉称号的意义,而只是侵权纠纷个案评判中对事实的一个认定。
驰名商标既然属于个案认定,那就只能认为在认定的当时是驰名的,并不存在长期驰名或有效期之说,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不再驰名了,在遇到个案时需要重新认定。企业在广告中不能笼统称自己的商标是驰名商标,而应当注明认定的时间、方式和个案内容。同样,地方政府提出当地要创多少驰名商标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驰名商标已经不再主动认定、批量认定了。
然而,某些企业和执法部门认识上的转变,并不是靠一两次立法就可以实现的。一些企业对驰名商标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模式上,在宣传时既不注明是行政认定还是司法认定,第五元素胶囊官方专卖更不说明是个案认定,仍然像过去一样刷刷6个大字:"中国驰名商标"。更有些企业从新法中嗅到了新的商机:有意第五元素10粒装多少钱设置骗局,靠自己跟自己打官司来获取驰名商标。
不光企业,就连某些执法机关和地方政府的认识也没有到位。依据现行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只能进行个案认定,但其发布方式仍然是批量发布,且不公布个案内容。地方政府对工商认定和法院认定的态度明显不同。有的地方规定,通过工商认定的驰名商标奖励100万元,通过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则分文不给。
"国家免检"成劣质产品通行证
我国产品免检制度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的技术监督部门对本地连续数年检查合格的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免予监督检查。
1999年,免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当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符合条件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产品。3个月后,相关办法出台,赋予免检产品以特殊权利,在免检有效期内,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此后,随着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相继发布《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免检产品的名单越来越膨胀。
尽管"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等多种国家认证的面世,其初衷都是对优秀企业实行"扶优扶强",可到头来却演变成劣质产品的通行证。实践证明,目前很多倒下的食品企业,其产品多是国家名优产品,但在产品被免检后,便放松了对安全、环保和质量的警惕,最终导致食品安全危机大规模集中爆发。
名优评选中的堕落
"大合唱"、有偿化、走形式,是当前知名品牌评选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如今,品牌评选似乎已成为一种时髦,好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品牌评选。政府评,行业协会评,商会评,媒体评,企业也在评。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评的过程中有利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在品牌评选中的主导作用,把评优的裁判权交给消费者。政府应负责监督和指导,而不宜直接参与到品牌评选中去。媒体主导的品牌评选当前还有一定的公信力,但其评选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至于个别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品牌评选活动,则应予以取缔。
一些企业因其产品无法成为知名为什么网上没买第五元素胶囊的品牌,就想办法从各种非政府部门主导的评选活动中拿一些荣誉称号,以此来忽悠客户或消费者。这些所谓的荣誉称号大都是用钱买来的,客户或消费者无法辨明真假,往往成为受害者。
任何品牌评选都应有科学的评选程序和严格的评选标准,但当下的很多品牌评选,所谓的评选程序只是走走形式。在评选结果的确定过程中,关第五元素胶囊啥颜色系、人情、利益等因素才起关键作用。还有些参评企业缺乏诚信,申报材料中相关数字"注水"太严重,又没有任何机构去核查这些申报数字的真实性,以致评选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去甚远。(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