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0 14:25:17
这或许是国产手机10年来最难的一年。
2022年的进度条过半,各大手机厂商也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四个字形容这份成绩单那就是:外压内紧。
来自第三方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了14.2%,创下了近10年来的单季销量新低,上一次这么差的数据发生在2012年的Q4。
与此同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也并不乐观,来自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9%,国产手机更是在海外市场频频遇阻,全球拓展难上加难。
这一波市场「大动荡」,令不少即便是提前做出预判的厂商,都略显惊慌。动荡之下,各家厂商应对之道如何,本篇就为大家梳理一下,“2022年国产手机各家的攻守道”。
讨论前,先看一组数据:2022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TOP5的数据:vivo继Q1夺冠后,再次以19.8%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重整归来的荣耀以18.3%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OPPO以17.9%的份额排名第三,苹果第四15.5%,小米第五14.9%。
笔者接下来将以排名顺序来说道说道。
一次成功可能是运气,一再成功那便是「真实力」。
vivo之所以能在如此大环境下连续夺冠,成为国内市场的扛旗人,笔者在vivo创始人沈炜的2022新春贺词中找到了答案:“因决定果,埋头种因,果自水到渠第五元素胶囊吃两粒行么成。埋头种因,就要凡事坚持长期主义;要敢于吃亏,始终坚守利他共赢;要坚持设计驱动和用户导向。”
首先凡事要坚持长期主义,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更好地保持平常心,不受短期压力、诱惑的干扰,才更有可能去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正确。
简单来讲,就是要把时间线拉长,好比站在后天看明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市场中,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也是为何vivo很少走弯路的原因。
回看过去十年,vivo引领了手机移动Hi-Fi芯片的热潮;推动了全面屏与屏下指纹识别的普及;聚焦影像长赛道,带来了自研V1芯片;与蔡司战略合作;洞察年轻人电竞需求,打造出了高速成长的子品牌iQOO,在外人看来“vivo踩准了每一个风口”。
然而,这一切的成功都是偶然吗?显然不是。
这是长期基于坚持设计驱动与用户导向才得来的果,因此也就有了「铁三角」研发体系:
产品规划——问自己想要什么?
技术规划——看用户想要什么?vivo如何去实现?
基于以上两个规划进行握手,得出未来12~36个月要做的技术清单。
技术预研——将握手后的技术清单进行落地。
2021年vivo还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致力于解决前置36个月的产品技术方向的预判、新产品形态跟踪研究、国内外行业前沿技术扫描、芯片等领域的技术布局等,如同「技术灯塔」,照亮行业发展趋势,我们看到的V1/V1+自研芯片就是如此诞生的。
“无论哪个阶段,所做的技术研发工作都是产品规划和技术规划互存的过程,我不担心为创新而创新,为创新而创新是指抛开用户,没有用用户视角看问题,而我们则可以完全避免。”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如此解释。
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vivo有点像苹果,它是一家将设计驱动写进企业价值观的公司,他们愿意在用户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的地方下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当用户换机周期拉长至超31个月,vivo还能令消费者有换机欲望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V粉切实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不应拘泥于比拼参数,本质上,科技不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科技,而是更好地享受生活。我们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懂他们的需求,以用户导向和设计驱动的价值观来为他们创造心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沈炜曾如此谈到。
懂用户的产品,自然也有好的市场表现,今年的618,vivo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76%,vivo首款折叠屏X Fold成功拿下天猫折叠屏累计销量冠军/京东销量&销售额双冠军;vivo X80入选天猫3000档手机好评榜TOP1,京东安卓高端手机金榜/强劲性能手机榜TOP1。
还记得当时X80系列上市时,天玑9000的Pro版曾一度缺货,这背后离不开300多人团队的多维度联合调校,为用户带来了「游戏之王」的性能体验,以及强大的影像力释放。
说到底,vivo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长期价值体现。
离开华为的荣耀,如同《天龙八部》中虚竹获得无崖第五元素胶囊2020图片子内力,用了一年时间吸收、消化、整理、重构从华为获得的“至高内力”。因此,2022年可以称之为荣耀归来的元年。
Counterpoint最新Q2数据显示,荣耀以18.3%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市场TOP2,同比增长103%,是TOP5厂商中,是除了苹果外,唯一增长的手机厂商。
这半年来,荣耀带来了什么?
全新Magic OS未来全场景操作系统新定位;最有诚意的荣耀数字70系列;高端范十足、很有内味的荣耀Magic40系列;笔记本带来了OS Tubro技术;发布了首款旗舰耳机荣耀Earbuds 3 Pro;同时平板、手表、手环、智慧屏都保持着持续更新,可见荣耀高管团队已经可以熟练驾驭来自华为的“至高内力”。
在早前的媒体采访中,荣耀CEO赵明表示,荣耀手机有12000人,研发人员占比50%以上,未来研发投入占比会远高于营销投入占比。2022年Q1已完成了利润兑现率,对公司2022年的业绩非常有信心,预计全球销量有望翻番。
说到底,荣耀的成功是可预见的,原有基本盘加上从华为带出来的强大资源,关键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新公司的重构,出现报复性反弹也是理所应当。
对于荣耀的未来,依旧是值得看好的。只不过在扑朔迷离的上市传闻背后,如今试图复刻华为荣耀的新荣耀,还需走出华为的影子。而这,可能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近几年可谓是 OPPO的多事之秋,包括传闻中的管理层频繁调整,子品牌的重组合并,业务线的大规模拓展,包括造传闻、上市传闻等,都对原本平静如水的OPPO带来一定的波澜。
对于OPPO来说,自己仿佛也真的成为了品牌主张描述中微笑前行的爬坡者。这家公司这几年给人的感觉就是「持续试错」,产品在变、策略在变、人在变,自从R系列升级为Reno后,OPPO一直在寻找新的方向。
好在其拥有着手机圈第五元素壮阳药官网「最强渠道」,所以市场表现并未受到明显影像,持续保持在国内市场TOP5前列。
在具体操作上,刘作虎回归出任CPO主要负责产品,与刘列、刘波打配合,几位老将各司其职,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下,希望凭借Find系列在高端市场打出影响力,但据说高端破局难见成效,且手机市场大盘持续萎缩,接下来OPPO会更为关注基本盘。
同时,为了拓展新的用户群体,一加回归OPPO后,最主要的任务则是担负起提升互联网市场份额的任务,终究线下渠道已经没有太多深耕的空间,线上会是收效最快的渠道。
除了手机业务,实际上OPPO创始人陈明永则更关注如何将OPPO从一家“手机公司”变为“科技公司”,所以他更多精力会放在核心技术上。
为此,OPPO提出了三大计划。说白了,大方向有点点华为的感觉,从芯片,到平台,再到云。
综合而言,OPPO的核心策略是保基本盘的前提下,开启战略升级。
2021年Q4,苹果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25%,创下进入中国以来历史新高。
库克表示,中国的销售情况令人非常印象深刻,营收创下历史新高,设备升级的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iPhone换新设备的数量实现两位数的强劲增长,这对苹果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不可否认,自从华为受限后,苹果对中国市场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市场策略,除了更大力度的广告投放、破天荒的参加电商大促外,更是开始邀请国内KOL参加活动,库克等苹果高管与国内顶流KOL频频互动,连曾经很少能露面的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都开始与KOL逐渐熟络,可见策略的转变。
余承东曾在朋友圈表示,华为高端市场主要被苹果吃掉了。
吃到甜头的苹果自然是选择乘胜追击,比如首次在国内社交平台抖音开启了官方账号,在各大平台狂投广告,同时话题热度也成为了微博的「流量秘密」,从前几个月开始,每第五元素胶囊12粒装天至少会出现两三条iPhone热搜,有的时候一天近10条,可以说「破大点事」都是热搜,一年加起来几百条,堪称微博之最。
另外,销售策略继续加大不同节点的打折力度,同时最近还降低了以旧换新的时间限制,可以说「为了提升销量」,“无所不用其极”。
不得不说,苹果都这么玩命了,各家手机厂商不得加倍努力?
2022年2月 8日下午,小米集团召开了年来第一次重要会议——高端化战略研讨会。掌门人雷军会后发微博表示,高端之路是小米成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会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雷军更是立下Flag: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超越苹果,三年手机销量达到全球第一。
小米的思路实际很清晰,卢伟冰不负雷军所托,成功让Redmi接下来了「小米粮仓」的重任,接下来雷军就两件事最重要,40%精力放在高端手机市场突破,60%精力则放在小米造车上。
前者不用多说了,感觉这次雷军是下定了决心撕掉“极致性价比”的标签,抱着不冲高端不罢休的决心去的;后者造车则是小米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终究互联网这块现在不太好玩了,小米互联网业务这几年在营收上也没有实质性的增长,而实业现在是摆在台面上的风口,雷军怎么可能不上。
在笔者看来,小米正在从「苹果+腾讯」,朝着「苹果+马斯克」转变,如今又是新能源车、又是仿生机器人、又是智慧工厂,雷军还有投火箭公司,过几年没准小米芯片技术有突破后,再整个脑机也不无可能,这版图是不是有点眼熟?
回归主题说手机业务,对于小米而言,近几年国内市场占比一直不是特别高,这实际是一个机会,雷军想要冲击全球市场第一,国内市场无疑是关键,此前卢伟冰全力铺线下,也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未来随着疫情消散、经济复苏,小米在线下或许会有机会一搏。
越是在困局中,越能看出一个企业的韧性与真实力,也是考验一个企宏宇排第五元素胶囊业长期积淀与用户忠诚度的时刻。
现在来看,全球手机市场的「颓废期」还将持续一到三年的时间,各家手机厂商注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何应对市场缩水、利润下降?如何应对全球市场逐渐显现的危机?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这些将是各家厂商必须快速回答的问题。
硝烟已起,是全面防守,还是乱世一搏,让我们坐等各家给出的答案。